中國及東亞的嚼酒文化

凌純聲 著 • 1957 • 期刊文章 • 台灣原住民 • 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第4期 1-30
摘要(中文)

所謂嚼酒,是人類利用唾液(saliva)發酵酒原始方法之一。以唾液利用酒類來說,其地理分佈,據日本發酵化學家山崎百治氏的研究可分兩系:(一)南太平洋系酒類;(二)支那海系酒類;二者又總稱大南洋系酒類。由此可見這種做酒,用咀嚼而利用唾液發酵的方法,是整個太平洋區的一古文化特徵。本文主要目的,儘量搜集中國及東亞的其他地區嚼酒的材料,加以整理和敘述,使西洋的同道,知道東亞亦有嚼酒。在東亞這一嚼酒文化特質,據作者所知,恐以臺灣保存這一古文化的珍貴資料為最多,故本文敘述亦較詳。據日人小島由道氏云,古代各族皆用唾液做酒,可以說在臺灣的土著,無論平埔與高山各族均曾用嚼米製酒之法。直至現在,嚼酒在臺灣尚是活的文化,這一文化特質,不僅保存了古代的釀造技術,且祭神、婚喪、喜慶等的會飲儀式,仍沿舊習。這是研究太平洋區的嚼酒文化,彌足珍貴的資料。而中國古書雖無直接嚼酒的記載,但有若干事實,可能與嚼酒有關。東亞地區,除中國的臺灣和東北,其他地區已找到材料的,尚有日本、琉球、庫頁、真臘四處。四者之中,日本的嚼酒文獻最多,在庫頁與琉球嚼酒還是活的文化,真臘的文化最少,只有一則記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