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品

「平埔調」究竟是卡馬道族的「傀儡番調」?還是噶瑪蘭的「加禮宛調」?

吳榮順 著 • 2000 • 會議文章 • 中央研究院台灣史研究所籌備處、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主辦。國際學術研討會:平埔族群與臺灣社會 1-12
摘要(中文)

「平埔調」,雖然在過去曾出現過「台東調」、「恆春調」、「傀儡番調」等不同的名稱,無礙的我們都一直以為它原是屬於恆春地區的民歌調,套上「平埔」之名,似乎已經告訴我們它是恆春地區「平埔族人」所演唱的歌調。但是「平埔」是一個多麼廣泛族群集合名詞,究竟它是恆春平埔族人的傳承?還是他地平埔族歌謠的轉借?本篇論文提出的花蓮新社噶瑪蘭qayqutay「摘過貓菜」的發現,以及吳知尾錄音有聲資料的「重現原音原意」,重新讓我們透過一首歌謠的兩地比對和新資料的互相辯證,來重建「平埔調」的可能出處。當然透過一手歌謠貫時性與共時性的研究,是可能建構其在文化脈絡中運行與變遷的軌跡,亦能因此讓我們觀察到一首民歌在時空的轉換中,其在文化適應與堅持的一個面目。這篇論文的基本支點是建議在恆春與花蓮兩地的一個共時性比較的平面上,民國五十六年許常惠的錄音重現其原意,也提供了作者貫時性回溯的一個支點。在此,本篇論文並不是要去重構「平埔調」「音樂起源」的真正脈絡,事實上以有限的史料,也做不到,作者僅想以花蓮噶瑪蘭的qayqutay和吳知尾的錄音,來讓我們重新思考,「平埔調」究竟是馬卡道族的「傀儡番調」?還是噶瑪蘭的「加禮宛調」?